香药,也称“舶药”。公元七世纪左右,阿拉伯帝国征服了希腊和罗马等部分西方地域,创立伊斯兰医学,也叫香药疗法。
阿拉伯帝国时代的“香药疗法” 是指古西域(阿拉伯人、波斯人等)用以治病疗伤、养生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类药用植物,如安息香、丁香、沉香、西香、檀香、回葱、茅香等,常用花、果等入药。曾风靡几个世代直至今日的各阿拍伯国家的皇室。
这些异国之香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无入药记载,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及佛教传入中国之后,由熏衣除臭逐渐入药的。香药贸易则兴于盛唐五代时期,到宋代海外香药香料进入中国的已达37种之多。宋代在社会上广用香料、香药薰衣、焚香,礼尚往来亦常以香药作为馈赠佳品,用香药配制的药茶甚至一度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时尚。皇权贵族之间也视药茶为馈赠佳品。
相传乾隆皇帝有一位维吾尔族妃子因遍体生香、娇美无比而深受宠爱,赐名香妃。据考证,香妃的体香未必是与生俱来,而是后天养成的。古代西域善用香药,东传中日韩,西播欧罗巴,举世风靡。香妃的体香极可能就是因长期服食阿拉伯医方香药而形成的。
《红楼梦》第十回中,宝钗有个病根,什么名医仙药都不管用,一个秃头和尚说这是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,给了一个海上方,虽不能根治,但发病时吃一丸就好,此方就是香药而成。异域之香,随佛教、寺庙进入中土,由清洁除秽渐渐地入药。时至今日,香药已进入医疗、食品、护肤品等领域。尤其在养生、护肤方面,香药有其独到的功效。
中国古代的达官贵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香的妙用,通过薰燃香料来去处异味。石崇家的厕所因为焚香曾经声名显著,成为一时笑谈。在石崇以前熏香多出现于宫中。
那时香大多产于西域诸国,西域离中原路途遥远,同时中原的海外贸易还没有发展起来,宫中仅有的香料都是通过西域诸国的朝贡得来的,熏香也最早成为宫中的习俗,大多用来熏炙衣被。在河北满城中靖王刘胜墓中,发掘的"铜薰炉"和"提笼"就是用来薰衣的器具;湖南长沙的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,也有为了薰香衣而特制的薰笼。汉代更有博山香炉响誉于世。
古代不仅有香药、香茶,宋代宫中到民间还盛行一种苏合香酒。据《彭乘墨客挥犀》记载:"王文正太尉气羸多病。真宗面赐药酒一瓶,令空腹饮之,可以和气血辟外邪,文正饮之大觉安健,因对称谢,上曰’此苏合香酒也’,每一斗酒以苏和香丸一两同煮,极能调五脏,却腹中诸疾,每冒寒夙,兴则饮一杯,因各出数盒赐近臣,庶之家皆效为之,因盛于时。
上一篇:古人是如何与蚊子作斗争的
下一篇:古代香品之香丸